首页>>教育 >>内容

乔布斯起家,乔布斯是白手起家

发布时间:2023-07-30 22:37:32编辑:温柔的背包来源:

乔布斯起家,乔布斯是白手起家

很多朋友对乔布斯起家,乔布斯是白手起家不是很了解,每日小编刚好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1985年,苹果遭遇首次亏损,乔布斯想把时任总裁的斯卡利赶出公司。谁知,得知消息的斯卡利不仅没有担心,反而生气地说:“乔布斯,这里我说了算。我觉得你最好离开苹果。”为了不被超越,乔布斯说:“我认为我留下来比你留下来对苹果更好。邀请你是个错误。”然而,让乔布斯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创造了苹果神话的创始人,却不幸被扫地出门。

其实苹果从一开始就没那么牛逼。它的早期发展经历了几次起伏。叛逆的商业天才乔布斯出生于旧金山。他妈妈未婚先孕,还在读研。知道自己没有条件养孩子,决定交给别人。乔布斯的养父是汽车维修工程师,所以乔布斯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电子元器件。

乔布斯的父亲还把他带进了惠普探索者俱乐部。在这里,乔布斯从惠普工程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奠定了他电子知识的基础。乔布斯叛逆又孤僻。他从来不认真听讲,经常和老师顶撞,还总喜欢搞恶作剧,对着邻居的摄像头做鬼脸,让汽车轮胎放气。

有时间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在家研究各种电子产品。他上了大学之后,觉得学的东西没意思,就干脆退学了,谁也拦不住他。1975年6月29日,乔布斯的好朋友沃兹尼亚克做出了一台电脑,两人都非常激动。沃兹是个技术天才,但他没有商业思维和头脑。而乔布斯却总能想出各种办法卖掉沃兹的设计,大赚一笔。

有着强烈创业热情的乔布斯说服沃兹一起创业,他们集资13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因此,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在他们的车库里创建了苹果公司。然而,创业之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起初,两人设计的第一代苹果电脑完全无人问津。乔布斯用它到处推销,从学校、商店到企业,甚至是别人家里,来演示和解释他自己的产品。

我尽力了,但收效甚微。沃兹很沮丧,想放弃一段时间。但是乔布斯不同意。他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有了这个信心,他继续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出路。1976年,他和沃兹去大西洋城参加PC节,在那里他们成功获得了50块苹果电脑主板的订单。这是苹果的第一笔订单,也是他们赚到的第一桶金3000美元。他们异常兴奋,创业热情更是火热。

极具商业头脑的乔布斯也从这项业务中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的目标客户应该扩展到所有需要电脑的人,让组装好的电脑到达普通人手中就可以直接使用。这样市场会比现在大1000倍。这种敏感的商业意识,连比尔盖茨都感叹:“他真的不太懂技术,但他有惊人的天赋,知道什么能成功。”早期的苹果公司

苹果一代卖出200台后,就没人管了。乔布斯和沃兹意识到,苹果一代必须升级和开发更有吸引力、更完美的产品。于是,技术天才沃兹决定用basic语言为Apple编写一个专门的程序,给它装上一个外壳,同时扩大它的存储容量,就成了Apple。改进后的AppleII虽然性能、外观、质量都很完美,但生产成本也大幅上升到了每台几百美元。

如果大规模生产,就需要巨额资金,但是哪里去弄这么多钱呢?当乔布斯不知所措时,设计了他的电脑标志的麦金纳建议他去拜访他公司的主管瓦伦丁。瓦伦丁曾经投资过麦金娜和阿塔里特,他非常成功。他是一个优秀的风险投资家。

然而,他对乔布斯的公司感到失望。瓦伦丁说:“你对你的产品的营销、产品定位和市场潜力一无所知,所以你的销售计划只是一句空话。”不过,瓦伦丁充分肯定了苹果的产品性能,并向乔布斯介绍了一位风险投资家迈克马尔库拉。

马库拉毕业于南加州大学,主修电气工程。他曾在休斯公司和飞兆半导体公司担任技术研发和营销总监。他不仅对电子科技行业非常熟悉,对发展趋势也有准确的把握。他成功投资了英特尔的微处理器研发项目,一夜暴富。当马库拉来到苹果,看到沃兹的演示,听到乔布斯对苹果未来的规划和目标时,他对这对年轻夫妇非常钦佩。

同时,乔布斯对工作的热情,对成功的深切渴望,对目标的高度坚持,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演讲深深打动了马库拉。马库拉认为苹果会在乔布斯的领导下取得成功。他当即决定投资苹果,并帮助乔布斯制定了详细的商业计划。

有了这份商业计划书和个人资产作为担保,马库拉从美国银行借了25万美元的贷款,用自己的9万美元,得到了苹果三分之一的股份。当时乔布斯的管理能力还不成熟,于是马库拉挖走了美国国家行政半导体公司的执行董事斯科特,让他担任苹果的首任CEO。沃兹是技术副总裁,乔布斯是公司董事。这四个人创造了苹果的转折点Apple II。

1977年4月17日,苹果公司的Apple II以1298美元的价格高调亮相。一经出现,便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很快大批批发商和经销商蜂拥而至。三年后,苹果成功上市,股价飙升。一夜之间,乔布斯赚了一个亿,苹果市值25亿。“独狼”领袖的后果

乔布斯的成功引来了全社会的羡慕,尤其是美国的年轻人。他们都渴望自己能够像乔布斯一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抓住机会,一举成名。

连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都亲自接见他,并称他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乔布斯在外是全美的英雄,在自己公司的处境却非常尴尬。

马库拉负责战略部署,斯科特负责日常运营,沃兹负责技术方面,只有乔布斯的工作显得很不明确。

员工们都不知道乔布斯整天在做什么,都以为自己是在为马库拉或者斯科特工作。

这让乔布斯非常挫败,他一直沉浸在财富带来的快感,但又极力渴望拥有权利,这样才能让员工把他的想法变成现实,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创造更多的奇迹。

甚至为此,他不惜用尽办法打压并肩作战的伙伴。

比如,当年苹果公司上市,只有大学学历的高层管理人员才能得到公司股份,而同样为公司作出贡献的学历低人员却没有。

这一举动让乔布斯的朋友费尔南德斯愤然离职。

沃兹对此也非常不满,但他毫无办法,他最后将自己的股份以很低的价格,卖给那些对苹果公司做出过贡献的元老们。

后来,沃兹不满公司减少对Apple改进的支持,将全部资源用在其他计划上,进而愤然离开苹果公司。

不过,为了照顾乔布斯的情绪,沃兹以兼职的方式继续为公司服务,并代表公司出席活动和展览。

随后,首任总裁斯科特因为乔布斯和马库拉联手制定的丽莎和Macintosh计划耗资巨大,为了降低不必要的项目和开支,他精简公司规模,宣布裁员。

此举引起马库拉的不满,他以不符合公司发展方向,作风强硬不被人们接受为由,辞掉了斯科特。

而乔布斯也站在马库拉这边。

因为斯科特曾将乔布斯赶出丽莎项目组,对马库拉的决定,他双手赞成,致使斯科特黯然离场。

两位合伙人的出走,使乔布斯的能力备受质疑。

为了保住苹果公司的控制权,乔布斯找来百事可乐的CEO斯卡利和自己一起“改变世界”。

但后来他发现斯卡利不愿意听他的,而且能力也不能让自己满意,就计划将他踢出公司。但乔布斯没有想到,有人把这个计划告诉了斯卡利。于是,便出现了开头,他们爆发的激烈冲突。

大家都对乔布斯的傲慢,专横段强烈不满,因此都支持斯卡利。这一年乔布斯30岁,被自己一手缔造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颜面尽失。

乔布斯为达到自己的商业理想,不惜一切代价赶走初期时一起打江山的战友。他也因此为自己的“独狼”行为付出巨大代价。

执着于完美

离开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很痛苦,这毕竟是他亲手创立的公司,就像孩子一样。

他曾亲述当时的感受:“就像有人狠狠地用拳头击中我的肚子,使我整个人一下子飞了出去。令我感到呼吸困难,简直不省人事了。”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很快他创办一家叫NeXT的计算机公司,主攻教育方向。

同时他还收购乔治卢卡斯电影公司的电脑绘图部,将其改名为皮克斯。

他的一半身家都压在了这两家公司上,他本以为可以很快东山再起,但10年里,他的NeXT公司和皮克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但乔布斯偏执的自信,执着地坚持,他认为迟早会有转机。

10年亏损的漫长等待,终于,他等到与迪斯尼合作的机会。

为此,他放弃利益,只争取创作权。在乔布斯争取下,双方顺利达成合作。有了迪斯尼的助力,皮克斯风头强劲,发展顺利。

1995年,皮克斯的首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 上映,场场爆满,不断刷新动画片的票房纪录,仅仅一周就收回成本。

随后,皮克斯的发展如日中天,成功上市,乔布斯又在一夜之间创造了神话,身价超过12亿美元。

此时的苹果公司在斯卡利的带领下,虽然实现了年收入从8亿美元到80亿美元的跨越。但苹果公司的计算机市场占有率却从20%下降到不足8%,错失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市场逐渐被微软,惠普、戴尔等抢占先机,苹果公司昔日辉煌不再。

随着斯卡利推行的“个人数字助理”项目的失败,他在1993年离开了苹果。新的掌门人斯平德勒依旧无法改变苹果公司的销路难题和新产品的盈利问题。

他甚至通过降低开支、缩减成本来延缓公司的衰退,并相继取消员工的各种福利和津贴,包括晚会和派对,员工的的工作餐等。

后来还进行裁员,弄得人心惶惶,使得公司也深陷危机,濒临破产。

1996年,当乔布斯听说斯平德勒要卖掉苹果计算机公司时,他毅然决定回到苹果公司,让苹果东山再起。

乔布斯回到苹果后,将苹果公司业务重组,做了减法,相继研发出iMac,iOS系统、iPhone等风靡全球的产品,深刻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苹果公司的产品以极具美感的外观,极致的操作体验和过硬的卓越品质,迅速在全世界掀起狂潮,创造了电子行业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这个过程,离不开乔布斯对细节近乎严苛的把控。早在选Apple2的机箱颜色时,他对设计师们提供的2000种颜色都不满意,便告诉他们要不计成本的创造一种颜色。

他整日叫嚣要改变Apple的外壳,要给它装上一个塑料外壳,尽管代价是增加了整个机器的成本,但乔布斯通通不听。

乔布斯还要求把整个机箱设计得美观流畅,并且每个接口也都要达到这个要求。

同时还吩咐Apple不能有风扇,因为风扇的噪音会扰乱使用者的心境,影响用户的体验,让人变得心神不宁。

研发人员认为他的想法简直荒唐,不可理喻。但乔布斯对此置之不理,他要的是尝试,是改变,是结果。

每一款新产品发布前,他又会孜孜不倦地细抠最后一版包装,麦金塔电脑的最终包装,前前后后共设计了不下50次!

乔布斯总是亲自参与重大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需要由他亲口定夺。

员工们觉得乔布斯严苛专横,没有人性。但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匠心精神,把产品当做艺术品来做的态度,创造了苹果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以至于后来的企业家们都说,自己的公司需要组建专门的团队来微调他们的产品,但苹果有乔布斯一个人就够了。

乔布斯凭借着对细节的把控和对产品不断的创新,使得苹果公司在IBM和微软的夹击下,实现弯道超车。

他独特的管理风格,产品设计的理念,完美的执著追求,对创新的勇气和明智,都是苹果公司创造神话的核心原因。

乔布斯从不以世俗的眼光看待问题,更没考虑过让自己屈服于世俗的标准。但他同时也很清楚世俗的眼光必定会阻碍自己发挥创造力,也不会因为感情左右他的想法。当年他顶住各方压力赶走了他的合作伙伴,为的就是把自己对苹果的想法付诸现实。

为了摆脱世俗和舆论的巨大压力,他问自己:“如果这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怎么做?”

正是这个死亡假设使他神奇般地摆脱了外界的压力。

我们总是没有勇气面对生活的各种刁难和世俗的各种批判,选择屈服于别人的眼光与价值观,不敢为自己的梦想坚持。

而乔布斯告诉我们,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去过,做你最想做的事情。

纵然疾风暴雨,但他们终将不会把你打倒!

本文作者:青栀

责任编辑:小海洋

审核:蓝橙

以上知识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