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内容

聚焦315,|_2021-2022中国大健康行业十大消费“黑榜”案例及评论重磅发布

发布时间:2023-08-03 17:38:04编辑:温柔的背包来源:

聚焦315,

很多朋友对聚焦315,|_2021-2022中国大健康行业十大消费“黑榜”案例及评论重磅发布不是很了解,每日小编刚好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年的主题是“共同促进消费公平”。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也正在加速进入消费升级的新时代。

但国民高质量美好生活需求的增长速度与市场消费服务质量提升的步伐不同步。特别是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企业无视品牌形象和声誉,无视法律法规,以牺牲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代价谋取更大利益。

特别是随着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消费者受到不公平对待,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更加隐蔽、频繁,消费者维权难度加大。

健康消费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健康领域的消费者侵权行为,不仅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严重损害行业声誉,严重挫伤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自律合规发展,助力保护消费者权益,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发布《促进消费者安全公平—— 2021-2022年中国健康产业十大消费者。列举”案例及分析。

入选案例经大众媒体、消费者协会、监管机构等公开报道或通报,最终纳入事件的社会关注度、典型代表性、影响力等因素。他还邀请行业专家对入选案例进行一一评估和分析。他通过专家分析,进一步警示商户,让更多人了解消费成本关键问题,并呼吁更多人关注消费安全和公平,促进生产和消费。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1-2022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十大消费“黑名单”案例及评价

:1、皇家“双11”直播口罩差价活动

2021年10月底,一款口罩“双11”直播间预售价较后续现货高出66%,导致欧莱雅收到大量消费者投诉。话题也很火热

10月20日,李佳琪、薇娅等主播带来皇家安瓶面膜直播。王室官方微博称其为“年度最大力量(折扣)”,总共50个口罩的售价为429元。但随后,不少消费者发现,双十一期间,皇家官方旗舰店举办活动,发放大量“999-200满”优惠券。使用此优惠券后,购买50片同款口罩仅需257.7元

专家点评|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璐:

劳雷尔通过优惠券漏洞欺骗消费者,严重侵犯了参与预售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0月20日,他表示预售价格为最低价,并敦促消费者缴纳定金。此后,通过皇家巴黎品牌直播间发放优惠券,领取优惠券的用户可通过加入双十一折扣机制,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同款商品。这种行为涉及虚假宣传,主要表现为虚假广告。

《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消费者,造成误解的,构成虚假广告。 (二)广告应当包括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销售状况、获得的荣誉或者服务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等信息。销售状况、荣誉等信息

同时,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监督检查部门发现虚假宣传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以下罚款。超过100万元。情节严重的,可以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虚假广告购买了较贵产品的消费者造成了经济损失,有权向劳雷尔政府寻求赔偿。

:2、华莱士餐厅被曝卫生问题

2021年7月17日,微博自媒体发布视频,曝光其暗访的两家华莱士餐厅,并出现“捡起地上的鸡块重新煎,新油与旧油混合使用”的内容。反复”和如此多的混乱。此后,这个话题很快就火了起来。

当晚,华莱士官方微博表示,对个别员工在网络上的违规操作表示关注,相关餐厅北京火影店已停业整顿。随后,根据总局指示,上海市场监管局迅速组织力量对华莱士上海店进行专项突击检查,并对华莱士上海总部进行约谈。

专家点评|广东德环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马平川:

该案主要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生产经营过程管理不严,生产经营的食品被禁止进入市场。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超过保质期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禁止生产经营不洁食品。华莱士的行为显然违反了规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可以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许可证。与通过“成本削减”获得的微小收益相比,可以说不算什么。目前还没有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报道,只是当事件发生时,相关企业及时纠正,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树立法律意识。生产经营。

食品安全法强调食品安全工作必须与社会共存。政府和行业协会各有责任,但只有企业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只有按照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化团体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加强廉洁自律,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同时,作为公众,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条的要求,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包括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最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郭美美因销售有害有毒减肥食品被判刑

2021年10月18日,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对被告人郭美美、王走亚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作出公开判决,以犯罪嫌疑人郭美美罪判处被告人郭美美有期徒刑2年6个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并处罚款20万元。判处被告人王邹亚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被告人郭美美、王走亚明知2021年1月、2021年2月起,赵某(另案处理)销售的减肥糖中可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每盒支付699元。等价格对外销售。截至案件发现,被告人郭美美已销售减肥糖100余箱,收受人民币7万余元。期间,被告人郭美美还帮助被告人王走亚向赵某下单付款,并配合销售减肥糖4箱,押金2796元。案发后,公安机关在查获的减肥糖中检出西布曲明。

专家点评|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

目前保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有的企业认可著名大学的研究成果,但实际上并未获得许可。不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2021年版)》将粉剂、凝胶糖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剂型,有望规范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未来的食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应注意将保健品与企业官方网站进行比较。随着国家对保健品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企业越来越自律,消费者可以依靠政府网站和官方网站来判断产品的真伪。在进口品牌方面,国家也为进口品牌颁发了一些证书和文件证明,但对于国际品牌保健品的限制并不多,消费者可以通过口碑购买。

:4、整形美容机构老板辱骂殴打女顾客

2021年9月7日,山东济南一家整形机构股东侮辱殴打女性顾客的话题充斥微博。一段视频中,一名自称是济南喜悦整形医院法人代表的刘姓女子,不断辱骂、威胁女顾客,并用手殴打女顾客。据了解,该女顾客因眼部整形失败向市场监管部门起诉整形医院后,遭到刘明的殴打,并威胁要签署和解协议,并威胁不能继续投诉。随后,9月9日,当地警方介入调查,犯罪嫌疑人刘某明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专家点评|北京医美镜医疗美容纠纷研究与调解中心主任朱晓山:

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防护,遇到人身侵权行为应及时报警。医美争议发生后,消费者可以选择四种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权。

编号:一、自洽。消费者可以向该机构提出合理要求、主张和依据,并与该机构达成和解协议。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如果该组织不配合或协商不成,可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其他方式来维护自身权利。

二是行政调解。消费者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健康委员会等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行政部门将组织行政调解解决纠纷。

3、人民调解。消费者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或者第三方调解组织申请第三方人民调解,通过第三方介入达成和解。

4、诉讼方式。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诉讼前注意收集病历、缴费凭证、通话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材料。

:5、“网购5斤海带4斤盐”事件

2022年2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春节期间消费者权益保护舆情分析报告》显示,春节期间,“网购5斤4斤海带盐事件”通过视频渠道传播,投诉较多。

西瓜视频(西瓜视频)显示,市民购买5斤海带,其中4斤是盐。对此,中消协表示,一些看似很少的案件,却“贡献”了身边较高的数据,说明一些失诚信、失序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碰了法律规则和经济道德的底线。

专家点评|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

我国食品行业整体发展已进入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资本化、规模化阶段,但仍存在不少不法商家通过各种非法手段侵犯消费者权益。未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望进入健康、良性、有序的发展节点。

此外,中消协也指出,相关平台已及时处理该案,但在品质消费逐渐成为趋势、消费升级成为主流的时代背景下,如此低出现了原始、简单、粗暴的侵权行为,消费领域的诚信意识培育、诚信提升、失信行为惩戒等一系列工程必须继续强化责任、扩大范围、持续推进。深入。

:6、网红博主吸脂后因全身感染去世

2021年5月2日,杭州一名网红博主在杭州华严医疗美容医院接受吸脂填充手术,手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在ICU治疗两个多月后,她于7月13日因全身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去世。

7月14日,此事引起众多网友关注,相关话题热议。 7月15日,杭州市卫健委发布通知称,这是一起医疗事故,华严医疗美容医院存在诸多过错,承担全部责任并支付赔偿。

专家点评|北京医美镜医美争议研究与调解中心董事长刘峰:

该事件主要是医疗机构违反诊疗规范要求造成的重大医疗事故。违规行为主要是在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院进行草率、正规、不负责任的诊断;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术后护理不足、混合感染治疗不及时。

医学美容是一种具有个体属性的消费医疗。但医学美容仍属于医疗范畴,有严格的诊疗规范。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宜放弃以“医疗安全”为前提的运营模式。看病不是小事,只有遵循服务流程“术前谨慎,术后勤精”,始终秉承“安全第一,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每个医疗美容机构才能走得远,稳步健康发展。同时也提醒大家广大医美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之前,应注意机构的合法性和医生资质,谨防偏差。

:7、星巴克自有商品成分标签使用过期成分

2021年12月,媒体调查发现,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震泽路——店和长兴大厦店存在健康安全隐患。主管、店员“言行一致”篡改保质期,部分食材“延长”一周;约定好的“开封不过夜”的点心,第二天就被秘密展示了。

随后,星巴克中国对此事作出回应,称相关门店已关闭,并已开始调查。

专家点评|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

星巴克用过期原料做出众多畅销品、篡改保质期、将成分标签私有化的行为,实际上是商家逃避监管的一种手段。星巴克食品安全大厅的基本逻辑是店长负责制。该店经理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食品安全管理部分他并没有关注。同时,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由于企业总部监管不力。餐饮企业如果不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首要因素,必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8、美素嘉尔相关公司违规发布广告

2021年11月,美素嘉尔旗下菲仕兰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违规发布全部或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幼儿乳制品、饮料等食品广告,被处罚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管。当局处以罚款20万元。

专家点评|广东德环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马平川:

2015年,《广告法》第20条规定,禁止在大众媒体、公共场所发布全部或者部分声称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饮料等食品广告。相关企业违反了第20条的禁止规定。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并未直接明示其产品替代母乳,而是使用“天然乳铁蛋白”、“用科技解读母乳稀缺营养”等隐性用语。 ”。并不是他们不懂法律,而是受商业利益的驱使。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准确回应,维护了法律权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广告法》之所以做出上述规定,首先是因为母乳代用品的宣传不符合事实。科学界尚未对母乳的全部成分得出确切的结论。世界卫生组织自古以来就认为母乳是健康生长发育最理想的食物,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应争取纯母乳喂养。在这种情况下,用母乳替代是违背医学结论的。其次,在法律上符合国际主流声音。 1981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第1条禁止向公众推销母乳代用品。此外,国内母乳喂养率下降与母乳代用品广告无关,广告法设立上述规定是为了帮助鼓励母乳喂养。

《广告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违反第二十条规定发布广告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一年内不得受理其广告申请。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处罚其实是比较克制的。

:9、联合利华“麦农”冰淇淋中外材质“双重标准”

2021年8月,联合利华旗下冰淇淋品牌“梦龙”在社交媒体上被网友质疑国内外材质差异,引发相关话题,一度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联合利华相关人士表示,央视采访也承认,玛格南在欧洲使用浓缩奶,在中国使用还原奶。调查过程中,不仅使用的牛奶种类不同,根据联合利华此前向媒体公布的物料表,发现Magnum欧洲和中国产品在牛奶和植物油的排名上也存在差异。

专家点评|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

直到2015年,外资品牌凭借产品创新和品牌调性在中国发展得非常顺利。然而,随着新生代的崛起和国潮的崛起,很多外企失去了原来的圈子。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中国新生代的核心需求”“双重标准”的存在很普遍。每个国家的国家标准不同,配方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但关键是商家必须列出产品中的成分,如上标注,如果材质表中没有明确记录,可能涉嫌欺骗、迷惑消费者,同时这一事件也会让未来消费者对材质手表的兴趣暴涨。

:10、14 药企被曝生产劣质药品

7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21年第二阶段全国抽查结果,共有15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通报显示,经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7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14家企业生产的15批次药品不合格。不合格药品除中药饮片外,还包括中西药;具体为喷昔洛韦乳膏、氯霉素滴眼液、脑灵素胶囊、心脑欣片、壮骨麝香镇痛软膏、白术、柴胡、北柴胡、醋柴胡、柴胡(根)。

被标注的不合格药品生产企业包括:湖北科益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红鹰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药都樟树药业有限公司、湖北健堂药业有限公司、九寨沟天然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博爱堂安国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清正药业有限公司、岷县归气堂药业有限公司、河北悦康志德药业有限公司、安徽积善堂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亳州张仲景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广东天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湖南新恒堂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专家点评|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华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立强: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对于维护消费者和公众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药物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一旦出现问题,就关系到人的生命。庆幸的是,这15批次药品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但我们不能用“侥幸”的心态来解决药品安全问题。要坚持“最严格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强化全过程监管,坚决守住公共安全底线。打赢药品管理攻坚战是一场造福人民群众的硬仗。同时,也需要消费者的帮助。希望消费者购买药品后妥善保存相关表格。如遇到安慰剂、劣质药品等问题,可及时向相关药品监管部门举报或直接拨打消费者维权热线12315,登录消费者维权协会。网站提出投诉。 “单纯的法律不能自行运作”。监管不仅要公开举报,更要让违法者付出相应的代价,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用药安全。法律的应用价值就在这里。

详情请下载21财经APP

以上知识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