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 >>内容

“五官、五脏、六腑、七窍、七情、六欲”都是指什么? 人体五脏六腑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7:15编辑:温柔的背包来源:

网上有很多关于“五官、五脏、六腑、七窍、七情、六欲”都是指什么?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解答有关人体五脏六腑的知识,今天每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内容导航:

一、“五官、五脏、六腑、七窍、七情、六欲”都是指什么?

二、人体五脏六腑分布图

三、人的五脏六腑是那些?

一、“五官、五脏、六腑、七窍、七情、六欲”都是指什么?

所谓“五官”,是指人的五种器官,如耳、眉、眼、鼻、口。而且在相面术中,他们被赋予了以下名词:(1)呃:名曰“听官”。(2)眉:称“长寿官”。(3)眼:取名“特派员”。(4)鼻子:它被称为“法官”。(5)口:称“出纳”。有三类:五脏六腑,奇恒五脏。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它们共同的生理特征是化生和藏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它们共同的生理特点是水谷。奇恒腑指脑、髓、骨、脉、胆、子细胞。它们在形态上与六腑相似,但在生理功能上与五脏相似,所以又设立了另一类,叫做奇恒腑。所谓‘奇恒’,就是与五脏不同的意思。

眼睛(二窍)、耳朵(二窍)、鼻子(二窍)、嘴巴(一窍)的七情是什么?《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都是可以学习的。”可见,情感是情绪的一种情感表达或心理活动,欲望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和儒家的几乎一样,都是指“喜、怒、忧、惧、爱、恨、欲”七情,把欲放在七情的最后。

中医理论略有变化。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惧、惊”七种情绪。这七情过度兴奋,可能会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凝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发人深省的是,中医没有将“欲”列入七情之中。那么,六欲是什么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了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六欲皆宜。

“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汉哲学家高诱对此评价道:“六欲,生,死,耳,眼,口,鼻。“可见,六欲指的是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活着,怕死,要活得有味道有色彩,所以要用嘴吃,用舌头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这些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不用教也能学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欲”。

但是佛教的说法《大智度论》远非如此。它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容貌、尊严与体态、言语与声音、流畅与人欲。基本上六欲定义为俗人对异性的六种自然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

二、人体五脏六腑分布图

如图所示;t01ae8cea5fbe733921.png中医把人体的重要内脏分为脏腑和腑两大类。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适于充实掌腔内的内部组织,共同的功能是藏精。

360问答精是指能滋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腑脏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六腑),多指胸腹部的一些中空器官,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渣滓的功能。扩展数据1、心脏

心主血脉,所以和血虚、血瘀有关,就像肝一样。心主纳气,所以早发心脏病时,赵很容易到企业报到治健忘失眠,会对精镇造成精神障碍。2、肝脏

肝病会有血虚血瘀的现象。同样,血虚血瘀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野鸡肝气旺盛,不补充热量就容易生病。反之,如果肝脏虚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虚弱,容易感冒,喉咙痛,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引起的。3、脾脏

脾脏吸收食物的营养,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使消化能力下降,导致营养不良,消瘦。脾的功能下降,就会造成血虚易出血的现象。4、肺

空气通过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供给所需的氧气草北管随意充入空气。肺部异常包括哮喘、咳嗽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果肺部感染了疾病,在换季的时候肺部会肿胀,皮肤会逐渐干燥。5、肾脏

肾具有藏精的功能,所以有人称肾为人体活力的衡量指标,衰老现象的出现就是肾虚的表现。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脏的控制之下。浮肿、停滞、尿崩症、尿频都是肾虚引起的。6、胆囊、胃、肠等器官何时进行消化工作,何时停止,这些都是由胆囊决定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要让各器官都进入静息状态需要相当大的“决心”,所以胆气不足的人经常失眠。

7、胃能将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营养物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都是胃病的症状。8、小肠在摄取食物养分时,根据老师的说法分为水、气、血三种。但是团队反映几个短将,然后输入到各种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都是小肠疾病。9、大肠

大肠承担着各个器官吸收的残渣,然后排出体外。便秘和腹泻是大肠疾病。大肠发炎会使肛门红肿,甚至引起痔疮,导致肛门出血。五粮液和酒810、膀胱膀胱把体内的水分收集起来,然后送到所有需要的部位,再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膀胱炎的症状是水肿和尿频。11、三交

三交能促进气血津液的循环,使各器官充分发挥功能。所以三焦之病会影响各器官的健康。

三、人的五脏六腑是那些?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脏(1)心(有心包)1、主血脉,意为掌管。血有滋养全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也就是说心脏具有促进血管血液循环以滋养全身的功能。就像《素问.五脏生成篇》说的“所有的血液都属于心脏。”因此,血液循环的动力在于心脏,心脏是心气功能的体现。

心脏这部分功能的行使要靠努力的支撑,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如果心脏衰竭,血管空虚,就会影响心脏主血管的功能。因此,如果心脏强健,气血充盈,供血正常,则脉象对称,温柔有力,面色红润有光泽。由于面部血管丰富,面部颜色的变化可以部分反映心脏功能是否正常;同时,心脏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血液的运行,所以可以在脉象中表现出来。

如果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脉弱无力,心气虚弱,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心血受阻,面色灰暗或青紫,脉律不齐。2、、神灵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中医认为属于五脏,但主要属于心,认为心在神明中起主导作用。心脏的这种功能是正常的,表现在它对神灵的认识清晰,对外界信息敏感。

如果心脏有病变,可能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不安”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痴呆、谵妄、意识不清、昏迷等“精神障碍”症状。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调节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心主血脉的功能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密切相关。比如《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灵。”《灵枢.营卫生会》说:“血,气也。

“当主要血管的功能出现异常时,往往会导致心灵的病变;当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时,还会导致血管的病变。正是因为心主血脉,供应全身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血液,同时也主神明,是精神思维活动的中心。因此,心脏在五脏六腑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能协调整个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故被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宰”(《灵枢.邪客》)。

如果心脏的功能异常,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也会紊乱,甚至危及生命。3、开窍舌是指五脏六腑与体表九窍的特定联系。心与舌在经脉上相通,心在气血上优于舌,以维持味觉、语言表达等生理功能。因此,心脏的正常功能往往可以从舌头上反映出来。正常人的舌头红润,柔软有弹性,味觉敏感,语言流畅。

如果气血不足,舌质苍白;心火发炎,舌尖发红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舌质紫暗。心脏的严重病变,如热扰心或痰扰神,影响心神,可能导致舌强谵妄。心包带心包又称心包膜,在解剖学上是指包裹在心脏外面的一层包膜,属于心脏的外周组织,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因此,外来疾病侵入心脏,心包首当其冲,防止直接侵入心脏而危及生命。

所以临床上把高热引起的昏迷、谵妄等症状称为“邪入心包”,其实是一种心脏病,两者的辨证基本一致。(2)肝1、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的功能。人体各部分所需的血液量随其不同的生理状况而变化。

人在休息和睡眠时,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减少,多余的血液储存在肝脏;人体活动时,血液需求增加,肝脏调节供给。所以唐代王冰说:“肝血,心行,人动,血运于经脉,人静,血归肝。”(《素问.五藏生成篇》《老人卧血属肝》)由于肝脏具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所以身体各部位的生理活动都与肝脏密切相关。

当肝脏的储血功能受损时,会出现因肝脏储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晕、视力模糊、四肢麻木、肌肉挛缩、月经量少或闭经等症状。或肝不藏血引起的出血倾向,如咯血、呕血、月经过多等。2、主排水就是疏通放松。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舒展、升发的生理特点,与全身行气的调节有关。

肝喜郁,肝的导泻功能使气机通畅,所以精神舒畅;而人的精神和情绪的安康,也有助于肝脏的排泄功能,使气血流通。如果肝脏排泄不畅,容易引起情绪异常,属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表现为情绪不适、抑郁、两侧疼痛等症状;因肝气亢盛,升降过度,表现为烦躁、面红、头晕、耳鸣等症状,称为“肝阳”、“肝火”。

这是肝功能对精神和情绪活动影响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外界的精神刺激,特别是长时间的过度抑郁和愤怒,容易导致肝脏的紊乱,出现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和等病理变化,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的说法。

关于帮助消化;消化功能主要由脾胃来完成,但肝的疏泄是维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能调畅气机,促进脾胃气机升降,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如果肝气郁结,不能正常排出,除了两侧疼痛外,还可能出现嗳气、胃脘痛、大便不调、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紊乱的症状,称为“肝脾(胃)不和”。

如果影响了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还可以看到口苦、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此外,女性的正常月经也与肝脏的排水功能密切相关。当肝气达到极限时,月经就会得到调整,周期和月经量就会正常。例如,如果肝脏不能释放气体,气滞可能导致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乳房和小腹肿胀疼痛,胸闷和胁痛。

肝藏血与肝的放血功能密切相关。只有调好肝气,肝脏才能很好地调节血量。否则,肝失疏泄,往往会影响肝藏血,导致一系列病理现象。另一方面,肝脏储存了足够的血液,使肝气得到控制而不亢奋,从而充分发挥正常的止泻功能。3、主腱即筋膜,附着在骨骼上,聚集在关节内,是连接关节和肌肉的一种组织。由于肌腱和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关节可以自由活动。

肝主肌是指全身的肌肉都依赖于肝的阴血的滋养,肌肉得到了滋养,所以运动有力而灵活。如果肝的阴血不足,筋脉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筋脉紧绷、四肢麻木、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如果出现肢体抽搐、咬紧牙关、肢体僵直,称为“肝风”。此外,脚趾甲是肌腱的延伸,其营养来源与肌腱相同,故称“爪除肌腱”。爪甲的颜色和形态变化可以反映肝血的盛衰。

字体开始理解眼睛是视觉器官,肝脏的经络与它相连。目视功能来源于肝经气血的滋养,直接反映了肝脏的功能状况。如果肝脏的阴血不足,就会产生眼睛干涩、视力模糊或夜盲症;肝火发炎,可见目赤肿痛;肝风内动,可见吊眼斜视。(3)脾1、主运化,即消化和运输。

脾主运化,即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化营养的生理功能,包括水谷精气的运化和水液的运化。食物和饮料被胃吸收并分解后,进一步被脾消化,吸收其中微妙的水谷,然后向上转移到心肺,在那里通过心肺的作用分散到全身,滋养全身的所有组织和器官。

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将机体所需之水液,上输于肺,敷布全身,以滋养需濡润各组织器官,并把代谢后多余水液,在肺和肾的协同作用下,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不良,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泄泻以及营养不良等症;当影响到水液的吸收和输布时,又可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湿潴瘤在疾患。

反之,湿邪盛又可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所以《素问.宣明五气篇》 说:“脾恶湿。”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方面的作用,都是通过上输于肺来完成,所谓“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就是对脾的这种生理功能特点的概括。如果脾气不升,甚或下陷,则可引起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病证。 2、主统血 统 是统摄、控制的意思。

脾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使其循行常道,而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这是脾气作用的一个方面。因此,脾气旺盛,则血有所统制而能正常运行;若脾气虚而不能统血,则血离脉道而出现出血的证候。因脾气是主升的,脾气不足以致气虚下陷而不能摄血,故以下部出血为多,如长期便血、妇女月经过多等,这叫做“脾不统血”或“气不摄血”。

3、主肌肉 肌肉的营养来源于脾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因此,凡脾气健旺,运化功能正常,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活动有力:反之,脾病营养不足,肌肉就消瘦、萎软,四肢倦怠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由于人体的主要运动是四肢的活动,而四肢的活动,除与筋、骨关联外, 主要依靠肌肉的伸缩运动,所以又有“脾主四肢”的说法。

4、开窍于口 脾开窍于口,主要体现在食欲和口味等方面,反映了脾的功能状况。脾主运化,脾运强健,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常有口淡、口腻、口甜等异常感觉。此外,唇为脾的外候,口唇色泽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脾功能强弱的情况。

(四)肺 1、主气,司宣肃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包括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其活动形式可概括为宣发和肃降两个方面。 肺主一身之气,是说肺主气的功能。对于全身的气机有主帅作用。肺接受从脾吸收来的水谷之精气后,和肺吸入的清气结合,再经肺气的宣发作用而充养全身,以维持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

所以《素问.五藏生成篇》 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行使呼吸功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肺的这一功能,是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的体现。 肺的宣发与肃降,是肺的气机升降运动的两个方面,也即肺主气的生理活动形式。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肺的宣发功能正常,肺气有宣有肃,宣降结合,使气体正常出入,气道通畅,呼吸调匀。如果肺功能障碍,宣降失常,就会引起“肺气不宣”、“肺失肃降”的病理变化,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若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无力、气短、语声低怯、体倦乏力等气虚不足的症状。 2、通调水道 通,即疏通;乃调节之意。

肺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亦起一定调节作用,称之为“通调水道”。此与肺气的宣肃作用联结在一起的。由于肺气的宣散,使水液敷布到全身,特别是到皮肤,从汗孔排泄;通过肺气的肃降,使水液下输到肾转化为尿经膀胱而排出。如果肺失通调,就可导致水液潴瘤体内,发生水肿、尿少等证候。

3、主皮毛 皮肤(包括汗腺、毫毛等附属器)统称皮毛,为一身之表,具有防卸保护和调节体温暖肌肤,润泽皮毛,调节汗孔开合。如果肺气虚弱,不能很好地宣散来卫气,输津于皮毛,可出现皮毛憔悴、多汗、易于感冒等病证。 4、开窍于鼻 鼻是肺脏呼吸气出入的通道,故称鼻为肺之窍。鼻的嗅觉和通气功能主要依靠肺气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肺气通利,则鼻道通畅,嗅觉正常。正由于鼻内联于肺,所以鼻成为邪气侵犯肺脏的道路,因而外邪袭肺,多自口鼻而入。肺的病变,也多见鼻的证候,如鼻塞、流涕、嗅觉减退;肺热壅盛时还可见鼻翼煽动等症。(五)肾(附命门) 1、藏精 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

其来源有二: 一是与生俱来,禀受于父母的,为“先天之精”;一是饮食营养物质所化生,为“后天之精”,具滋养全身器官组织的作用。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出生之前,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即生之后,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的充养和培育,才能不断发挥其作用。二者结合,贮藏于肾,供给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需要。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逐渐成长,有齿更、发长等生理变化;发育到青春期,肾的精气开始旺盛,因而女子有月经来潮,男子有精液排泄,性机能趋向成熟;以后随着肾中精气充盛,身体发育健全,生殖能力加强。但在进入老年以后,肾的精气逐渐衰少,性机能就随之减退,以至消失,形体也渐衰老。

所以,肾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促进性机能成熟的作用。如果肾的精气不足,就会影响到机体的生长发育,在小儿表现为生长迟缓、智力不全,成人则为早衰和生殖功能的障碍等。 肾的精气,是产生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肾阴是人体液的根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因此肾阴又叫“元阴”、“真阴”;肾阳又叫“元阳”、“真阳”。

肾阴和肾阳对全身组织器官起到滋润、温养的作用。肾阴与肾阳之间被此制约,互为依存,维持阴阳的相对平衡,对于全身阴阳的平衡协调重要作用。所以中医很重视肾的生理作用,称之为“先天之本”。肾阴与肾阳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即可引起肾阴或肾阳虚衰的病理变化,前者是以阴虚而生热象,后者是以阳虚而生寒象为其特点。

肾阴与肾阳在病变过程中也常互相影响,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从而形成肾之阴阳两虚的证候。 2、主水 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对于调节和控制体内水液的输布以及废液的排泄起重要作用,故称肾为水脏。正常情况下,水液经过肾脏,其中清者存留于体内,浊者成为尿液,向下输入膀胱排出体外。其整个过程,叫做“气化”(指一系列的生化代谢过程)。

上述作用是肾阳、肾气蒸腾气化的结果,对于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就会引起水液代谢失却平衡协调,可发生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若肾气虚弱,气不化水,可发生小便清长、尿量增多的病证。 3、主骨、生髓、通脑 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

脊髓上通于脑,以充脑髓; 所以有“肾生骨髓”、“肾主骨”之说。因而肾精不足,则骨髓脑髓充满,人就精力充沛,耳聪目明,骨骼坚实,动作灵巧。如果肾精不足,则脑髓不充,骨髓空虚,可出现脑转耳鸣、健忘失聪、骨弱无力,小儿囟门迟闭、智力发育不全等症。另外,还有“齿为骨之余”的说法,意即牙齿松动、早期脱落,主要是肾中精气不足之故。

头发的荣枯,也与肾脏的精气盛衰有关。 4、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呼吸虽为肺所主,但肺吸入之气,须下纳于肾,而为一身之用。所以,正常的呼吸是由肺肾之间配合协调的结果。肾气充足,摄纳正常,则呼吸深长、调匀;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就会出现呼吸表浅,动辄气喘等症,这叫做“肾不纳气”。

5、开窍于耳 肾的精气上通耳窍,耳的听觉与肾脏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精气充沛, 则听觉灵敏;如果肾的精气不足,常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等。故临床上一般属于虚证的耳鸣、耳聋常责之于肾。 6、司二便 尿液的形成是肾脏气化作用的结果,其贮藏和排泄虽与膀胱有关,但依靠肾来控制。此外,大便的调控也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因此,肾脏虚弱,气化失常时可出现尿频、遗尿、尿失禁或尿少、尿闭,以及大便虚闭或滑脱不禁等症。 附:命门 关于命门的部位和功能,历来颇多争论。一般认为命门之中有火,即命门之火,简称命火,实即肾阳。临床命门火衰与肾阳虚弱很难截然分开,而补命火药物就是补肾阳药物。

因此,可以认为命门与肾阳基本相同而之所以称“命门”,无非是强调肾中阳气的重要性而已。 二、六腑(附奇恒之腑) (一)胆 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如果肝胆失于疏泄, 可引起胆汁分泌与排泄失常,影响脾胃的消化, 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呕吐苦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甚至胆汁外溢肌肤引起黄疸等症状。 (二)胃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也即胃接受、容纳通过口腔食管进入的饮食物,在胃内初步消化后,向下转送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未气下降为顺,这是胃的功能特性。如果胃病失于通降,饮食物及残渣不能下行,就会出现胃脘胀痛、大便秘结等症;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可引起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

(三)小肠 小肠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也即小肠接受在胃中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残渣送入大肠。小肠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方面的“清浊不分”,而见大小便的异常,如肠鸣、腹痛、腹泻、尿少、小便不利等。

不过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一般把它概括在脾主运化功能之中,因此,上述部分证候常为脾病表现。 (四)大肠 大肠的生理功能是转导糟粕,排泄粪便。由小肠消化吸收后的饮食残渣下移到大肠后,被进一步吸收其中剩余的水份,并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的病变主要是转导失司,多为腹泻或便秘等大便异常的表现。

(五)膀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尿液。在肾的作用下,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料下注入膀胱,贮存到一定数量时排出体外。膀胱的这一生理过程也称之为“气化”。因此,如果膀胱气化不利,就会发生小便不利,甚至尿闭等;膀胱不能约束、控制小便时,又可出现尿频、尿多、甚至尿失禁等症。 (六)三焦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

对于三焦的认识,历来有许多不同看法。一般认为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器官,而是概括了主要脏腑的部分功能。

从三焦的部位和有关脏腑及其功能来说,上焦指横膈以上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两个脏器,概括了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指横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脏器,概括了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是指脐以下的下腹部位,包括肾、膀胱等脏器,概括了分清泌浊、排泄小便的功能。

以上就是关于“五官、五脏、六腑、七窍、七情、六欲”都是指什么?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人体五脏六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