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 >>内容

重磅!新能源骗补调查,十大骗补车企疑似曝光!

发布时间:2023-10-15 10:36:05编辑:温柔的背包来源:

重磅!新能源骗补调查,十大骗补车企疑似曝光!

很多朋友对重磅!新能源骗补调查,十大骗补车企疑似曝光!不是很了解,每日小编刚好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根据2013年至2015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办法,车长6-8米的车辆可获得国家补贴30万元。部分实行1:1地方补贴的省市,补贴总额可达60万元。中国电池网记者总结了两省部分企业骗补补贴的现象。详情请见下文。

绑架政府免费买车

自古“无商无恶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笔者走访了吉林、云南两家小型私营公交公司后,似乎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6-8米公交车销量去年同比增长22倍,仅12月份注册电动公交车就超过6万辆。据悉,2015年我国电动公交车注册量为925万辆。 “作弊补贴”似乎是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事实上,真正的补贴诈骗不仅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还发生在使用过程中。作者记录了两个真实的采访案例。

去年冬天,在地方补贴正式发放前,该公司大批量采购了近50辆纯电动公交车。这对于一个小县级市的公交公司来说是一个大动作。

“即使车辆没有注册,我也敢在路线上跑,因为我是纯电动车。”吉林某县级市某公交公司老板的一番话给笔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语气中透着霸气和傲慢。

然而,笔者当时亲眼目睹的事实是,总共50辆纯电动公交车中,几乎有一半以上只是露天停在停车场,布满灰尘,在寒冷的冬天显得格外冷清。更让人困惑的是,目前的充电桩根本不是按照50辆车的规模来设置和规划的,只有几个,甚至未来充电站的用地也只是在地图上。

赤裸裸的现象被曝光。如果——人买车,首先必须有资格获得国家和地方补贴,即使政府欠补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只是传闻,这里的地方补贴政策将在近期出台。

私营巴士公司在该国已不再罕见。公共交通一直被视为公益事业,其生存主要依靠政府补贴。但公共交通私有化后,这些老板们就在做公益的前提下想办法盈利。盈利的方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从收入来看,除了常规的门票销售和公交车车身广告外,最大的来源就是国家对公交车的燃油补贴。在节流部分,除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燃油成本外,尽管目前中国乘用车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但降低购车成本几乎是困难的。然而,在国家新能源政策补贴的有利环境下,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根据2013年至2015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办法,车长6-8米的车辆可获得国家补贴30万元。部分实行1:1地方补贴的省市,补贴总额可达60万元。笔者在此介绍,吉林某市某公交公司采购了6米、8米公交车。

政府被扣为人质。公共交通公司正在大力寻求补贴。当然,有人强行接受比有人巧妙接受要好。

云南红河州某县级市——补贴购买电动车成套赚大钱

云南这个地级市很小,总人口不到20万。当地一家私营公交公司在2016年元旦前购买了100辆6米纯电动汽车,这家公司为何扩大经营规模并购买100辆? 100辆汽车的购买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未来他将如何经营来盈利?

笔者在那里呆了几天。出于对我的信任,那位商人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事实证明,他们是在政策边缘玩游戏。从政策角度来说,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也想生活得更好。但如果这种行为在行业内普遍发生,就会破坏新能源客车的生态平衡。这就是他们打擦边球的方式。

笔者了解到,根据当地实际需求,50辆纯电动公交车足以完成运营。但为了获得新能源城市公交车额外的国家补贴,每辆公交车只允许运营半天。通俗地说,就是两辆车合二为一,这样可以缩短每辆车的续驶里程,同时也会降低车辆的购买成本。除了扣除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外,光是公交运营补贴,我就能在短时间内赚回来……“你知道的。”公司老板的三个字透露了太多的信息。据悉,去年5月,财政部正式下发《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15年起,调整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对完成新能源客车推广目标的地区给予新能源客车运营补贴。新能源客车最高补贴8万元/年。

多么明智的举动啊。可笑的是,2016年之前我们抢购车辆时,100辆纯电动汽车只有一个充电桩。我想问一下,这种扩展算作弊吗?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巧妙的造假和补贴背后,或许才是2015年新能源市场假火的真正原因。财政部派出调查人员对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补贴造假行为进行重点调查。为什么?笔者拙见:由于去年江苏地方补贴政策最为有效,新能源客车先于其他省份进入江苏公交车租赁市场。也就是说,江苏是第一个尝到补贴红利的省份。

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中,也涉嫌补贴欺诈被曝光。

涉嫌曝光的十大造假汽车维修企业

五月已至,业界等待四部委对新能源汽车补贴诈骗事件的调查结果。如果按照之前的传闻,这两天真相应该会揭晓。

哪些公司涉及补贴欺诈,他们的行为有多恶劣?央视曝光苏州GMC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时,疑似已经公布了另外9家企业,分别是陕西通嘉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这些车企的一个共同点是,工信部提供的证书显示,其2015年12月月度产量超过全年的50%。年产量超过1000辆。从这一点来看,央视点名的十家车企嫌疑最大。他们利用2013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机会发了财。

从这些企业不难看出,乘用车和物流车已成为补贴诈骗的重灾区。

过去一年,6米至8米乘用车销量增长最快,尤其是12月份。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动客车注册量为9.25万辆,较2014年的6000辆销量暴增15倍以上。6-8米客车销量同比去年增长22倍,而去年12月单月注册量就突破6万套。上述两家小型民营公交公司为去年年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异常爆发式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欺骗和补贴不是正确的做法。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各个环节,不能钻漏洞,走正确的道路。

笔记:

与业内人士谈论“新能源汽车补贴诈骗”,就像妻子与丈夫谈论“他们是否藏有私房钱”一样。其实结果已经很清楚了,但出于好奇,我总想调查一下过程和细节,然后大力谴责,然后做出三章。至于今后是否还会重蹈覆辙?或许“二气相化万物,万物生化不息”这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尽管如此,凤凰汽车仍要秉持劝导行业健康发展的态度,严肃查处新能源汽车作弊事件。经过各方询问,笔者最终得出结论:其实,大家都有骗补贴的意图,只不过在形式上有不熟练和高明的区别。

据说,补贴诈骗的重灾区是商用车,这确实是事实,尤其是大中型乘用车领域。作为负责任的媒体人,我来告诉大家,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主体有哪些? ——影响最严重、最猖獗的无疑是一些不知名的乘用车制造商,比如被央视曝光的GMC,年产量在1000辆左右。由于他手中握有汽车“出生证”,他对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进行造假,以很小的成本赚取巨额利润。这些企业就像行业中的“老鼠屎”。虽然它们会破坏汤的味道,但很容易去除和纠正。如何纠察?根据工信部颁发的证书数量进行筛选是最简单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和相关部门其实是意识到了这个现象的……

真正让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补贴付诸东流的,其实是“大量买卖新能源汽车,却不让车轮转动”的行为。涉及主体包括主流厂商、经销商和购车单位(包括公交公司),毫不夸张地说,每家新能源汽车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此类行为。表面上看,它只是遵循获取国家财政补贴的游戏规则,但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补贴诈骗。

请问,2015年新增的33万辆新能源汽车,有多少是“布局”的?根据笔者近两年的不完全信息,至少有一半的车辆出勤率不超过50%。 300亿元补贴换来一堆不能充电的电池……这就是最大的骗局!

以上知识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